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家书,则是亲人互动、家教留痕、家风传承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在此疫情爆发,医护人员和相关专家成为逆行者、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时,在公司党总支的倡导下,团总支在全院员工范围内举办 “疫”封家书征文活动。
活动期间,公司各团支部踊跃投稿,一封封家书从全国各地飞回南京,飞到心系员工安康的母校,飞到为学业和成长而奋斗过的学院。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学院汇报自己在这个特殊寒假里的感悟。
身在湖北的1808班邓捷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祖国的鼎力支持筑起了坚强的后盾,全国各省无数的医务人员不畏牺牲逆行支援湖北、驰援武汉,才有了湖北今日的战果,我向他们致敬,向我心目中的医护英雄致敬,向我伟大的祖国致敬!”
1902班杜可怡说:“我很庆幸有一个学医的妈妈,我的妈妈虽然不是英雄,却是个朴实无华的人。很多人都说,医生看惯了生老病死,心里都是清冷的,可妈妈依然保留着内心的善良朴实和热忱。记得在看到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时,和妈妈聊及此事,妈妈对我说:‘哪儿有什么英雄不英雄,大家都是平凡人,只是我们不上谁上?’我终于明白救死扶伤于妈妈而言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英雄事迹,而是理所应当的责任担当。”
1903班谭思勤说:“在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奋战在抗疫一线;科学家们殚精竭虑,日以继夜地寻找治病良方;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积极组织捐款捐物,做好防控服务。我深深地感动于新一代青年人的担当。一线有抗击疫情的90后医生,后方有停课不停学的90后教师;前者在拯救当下,后者在造福未来。”
1906班雷敏说:“在这宅在家里就是做贡献的时候,我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段段感人的话语‘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件衣服,学着前辈的模样,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我们是医护人员,该上的时候,就得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解放军永远不会缺席!’。我坚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逆行者,抗疫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1907班张卓说:“虽然这场灾难是无法预见的,它默默降临到人们的身边,但庆幸的是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不畏生死的医护人员日夜守护着我们。如今,好消息频频传来,很多省份感染人数已经清零,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好消息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那么多逆行者为我们拼命努力争取而来的。”
1908班余双燕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竟让我曾经觉得最难能可贵的事成了真(可以和父亲一起呆在家那么久),但我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开心,反而开始有些许忧虑。这种情绪在父亲决定踏上返工之路后愈发明显。于我而言到底什么才是最幸福的事呢?或许能和父亲常常呆在一起才是幸福,但那一定不是最幸福的。这次特殊的经历告诉我:家人平安,才是最幸福的事!”
17级培智一班禤姝颖说:“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面对疫情他们用生命践行着自己的誓言,逆行的背影成为他们感人的名片。而特教人也有自己的责任。我将来要面对的是特殊儿童,能使一个具有言语障碍的儿童开口、能使一个智力障碍儿童拥有独自生存的技能、能使一个自闭症儿童可以尝试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这或许便是自己交出的最佳答卷。”
18级卓越班魏文暄说:“我们应当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只有冷静地思考,从苦难中汲取教训,才能虽受缚于苦难,却可于苦难中展翅,似幼虫须得历经破茧之痛方可成蝶一般。苦难随时降临,我们不应永远在他人羽翼之下,不识人世浮沉,作为新时代之青年,应成长为勇者,以无畏之姿直击苦难,以进取担当点亮家国之未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凛冬散尽,月色入户,疫情散去,与汝闲坐,灯火可亲。美丽如画的春天即将如约而至。”
身在美国的1807班刘思妤说:“通过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抗疫战果,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我为我的祖国感到由衷的骄傲!”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公司员工重新定位自己、他人和大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何谓幸福,幸福和生活方式的关系,从而启示同学们疫情过后践行博爱、博学、博雅精神,为幸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