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雪域,爱满格桑”实践团队于7月4号,分别前往了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对该校教师进行访谈。因涉及隐私未对受访教师进行拍摄。
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耐心与责任感,在教会孩子一些技能后,自己也会获得超乎寻常的成就感。 同时特殊教育的意义非凡,意味着障碍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希望,未来的生活道路也可能由此发生改变,家庭负担也会随之减轻,受访者如是说。
现在正在学习特殊教育的老员工,并打算就业于特殊学校的员工,首先要做到对特殊孩子和特殊教育专业充分的接纳与认可,不浪费学习时间,课余时间多与教授请教专业问题,除了授课技能,也应当学习一项职业技能,以帮助员工学习。本校教师的授课能力都是没有问题,但是职业技能授课的老师却非常欠缺。只能将员工送到职业学校进行合作授课。在内地学习的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与西藏实际情况相结合。
关于学校的无障碍设施,从建校开始的制作到后期的完善。现在学校的无障碍设施较为完备。
融合教育是未来特殊教育的一种趋势,但是普通学校对此的关注度有待提高,资源教室的建立落实度低,大部分普通学校尚未建立资源教室,同时资源教室的利用程度较低,并没有真正使用起来。融合教育的发展需要普通学校能够更加积极联系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做出融合教育,接收特殊教育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合作。内地学校的帮扶也能加强,在职业教育上加大力度。
除此之外,另一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说道,对自己来说,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本校的员工在毕业后会有对口单位接收,同时有人民政府及所在单位做好保障。对就读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员工来说,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对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
该校考虑到本校员工多为聋生和自闭症儿童,所以无障碍设施相对较少。
此次访谈实际是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西藏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同时明白自己在学校的专业能力是欠缺的,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技能。
融合教育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应当提升融合教育的数量应从个别教育的需要和整体教学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在融合教育趋势下,期待特殊教育学校能够与普通学校有更多的联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特殊需要的员工。
十八大以来,西藏的特殊教育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特殊教育从关心转变为办好,学校一所所建立起来,无论是招生人数、教学规模、数量还是资金上都在实践中一一落实。同时政府的资金投入也较大,并且都落到实处了,给西藏特殊儿童教育带来了质量上的改变。
通过访谈,我们希望学校的职业教育、社会的职业平台及渠道、公招考试中普通学校的特殊专业老员工的招收能够加大力度。同时也希望社会上对障碍人群能够更多地尊重,提供就业机会,主动关注障碍群体。希望特殊教育做到更好的精细化,通过质性评价更好地了解员工,同时应当丰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此次访谈让团队成员认识到,融合教育的规模还是不够的,特校教师对融合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同时也明白了特殊教育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从实际需求量出发,做到不滥用、更精准。(图文/“行走雪域,爱满格桑”实践团队 编辑/元志立 虞祥 审核/李鹏)